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》(以下簡稱《數據安全法》)將于2021年9月1日正式施行。這標志著“數據”作為一種新型的、獨立的保護對象,已經獲得立法上認可。
隨著各地數據安全條例逐步落地,政策節奏和推進速度明顯加快,數據安全帶來新成長賽道,政策推進為行業帶來預算增長。工信部規劃2023年網絡安全產業規模超過2500億,政府、電信等行業安全投入有望率先達到10%。
數據安全法對數據處理活動的范圍做了明確界定,同時構建了我國的數據安全基本制度,其中數據分類分級保護制度是重中之重。數據安全法規定,數據分類分級是以風險程度為導向,以數據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程度以及數據一旦遭到篡改、破壞、泄露或者非法獲取、非法利用,對國家安全、公共利益或者個人、組織合法權益造成的危害程度作為原則性標準。因此,企業主動強化自身數據管理機制,嚴抓數據存儲安全,規避風險與漏洞,已成為時代洪流中不可逆轉的趨勢。
有效數據沉淀 聚焦存儲安全
《數據安全法》對數據處理的范圍作了明確界定,包括數據的收集、存儲、使用、加工、傳輸、提供、公開等。其中,數據存儲是極為重要的一環,只有將有效數據進行存儲,才會有之后的管理與應用環節,使收集來的數據創造更大的價值。
事實上,現在很多企業并沒有重視數據的存儲環節,需要明確的一點就是:網絡安全側重流量管控,而數據安全重點則在數據本身。尤其是信息化程度較高的的互聯網和IT產業,以及與國計民生深度融合的政府、生活服務、金融等行業,更應重視數據的安全存儲。同時,各行業也該重視數據的容災備份,要知道,新時期的數據安全不再只是依靠后IT時期的修修補補就能蒙混過關的。
目前,國內很多企業對其所產生的數據存儲操作不規范、不維護,甚至有些企業數據存儲僅靠分散存儲在員工個人服務器上,長此以往,重要數據得不到生命周期的保護,輕易就會被盜取、篡改、丟失……在當下這個信息時代,不狠抓數據的安全存儲,是非常短視的行為。
目前市場普遍應用的存儲介質有:光盤、硬盤、磁帶等方式,其中磁盤陣列是現在比較通用的方式,但其保存時間短,需要經常反復進行保存且數據存儲容量小,而磁帶庫又具有尋址慢、易粘連需要定期遷移的短板,因此,擁有海量、安全、節能等特點的藍光存儲進入大眾視野。
《數據安全法》的出臺,也是國家對技術自主可控的再一次呼應,如果說保護數據安全的設備本身都不可控,那數據又何談“安全”?在技術自主可控方面,華錄藍光存儲有絕 對的優勢。
中國華錄作為96家由國資委直管的央企之一,認真履行央企職責,助力企事業單位數字化轉型。華錄整合多年來在光存儲領域的研究成果,率先建立國內唯 一一條300GB藍光碟片生產線,生產工藝完全自主可控,其成功研發的大容量藍光存儲系統,擁有海量、安全、節能三大特性——
海量:藍光光盤單張光盤存儲容量可達300GB,單機柜蕞大存儲容量可達1.64PB,隨著科研投入的增加,在未來,華錄還將推出更大容量的光盤,實現光盤存儲量級的躍升。以適應更海量的存儲場景。
安全:藍光存儲采用無機相變記錄方式,數據一次寫入不可更改,能夠防病毒、防黑客、防人為誤操作,可安全保存數據100年。另外,光盤庫配套的極光數據資源管理平臺能夠設置光盤匣冗余存儲,及時盤匣中有碟片損壞,也能修復還原,完整讀出數據。